專業(yè)的心理服務
平臺承諾 免費退改
為什么道理都懂,就是做不到?
比如一些心理問題,相應的解釋和應對方法很多人知道得不止億點點,但回到現(xiàn)實生活中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。
以前我認為就是因為“不能把道理落實到行動上,不能把知道的理論應用到實踐”中。之所以“不能”就是行動力欠缺,或者付諸行動的決心不夠。概括點說就是意志力不夠。
最近在練太極中對“不能”的難度有一些特別的感悟,進而對“意志力不夠”有了另一種理解。
可能不是我們本身的意志力不夠,而是我們在一開始準備用于投入要做到的事的“預算”不夠。
因為在潛意識里默認有些事只要懂了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到,而沒有意識到從認知道過渡到行動,甚至是臨場即時把理論反映到行為,本是件有難度的事情。
因為小看了“做到”的難度,以為是隨便就能做到事,所以無意中給自己制定了不切實際的目標。
我有近5年練太極的經(jīng)歷,動作套路基本爛熟。最近開始有意識地練習太極的呼吸法——就是讓呼吸節(jié)律合上動作節(jié)律。
基本規(guī)律總結提煉下就8個字:“上吸下呼,后吸前呼”。
上下,最簡單不過的概念;呼吸,最熟悉不過的反應。非常簡單易懂好記,不過就是簡單的組合,小菜一碟。
但很快被現(xiàn)實打臉,就算簡單成這樣的道理到行動都不能實現(xiàn)“懂了就能做到”。到練的時候總是反應遲鈍。上下不分,呼吸不辨,不是顛倒錯配,就是憋氣或愴促換氣。以至于心生煩躁,懷疑是不是學了錯誤的呼吸法。
仔細分析后,覺得更有可能是自己一開始低估了“做到”的難度,導致期待過高。
因為沒有客觀認識到“做到”的難度,想當然地認為在“知道”和“做到”之間可以無縫銜接。
因為忽略了存在的困難,對自己的行為反應抱有的期待從根本上就不切實際,不能實現(xiàn)。
一旦期待落空,人就容易懷疑自己的能力或懷疑道理的準確性,“道理都對,但不適合我的能力?!薄奥犞欣?,但都是空的?!薄M而放棄道理或放棄實踐。
從大腦神經(jīng)可塑性角度來解釋,配合道理需要有相應的行為反應,在認知和行為之間建立鏈接,這些都需要有相應的大腦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功能結構的支撐。
需要有足夠量的刺激才能促使相應功能結構的“定型”,需要通過多次重復才能實現(xiàn)“定型”。
就像“新手上路”,就像不同單位部門之間建立合作,都需要一段時間的試錯、磨合、熟練才有可能順利進行。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很多情境需要當即做出行為反應,但大腦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相應的功能結構沒有“定型”之前,很難敏捷到可以做出即時反應。
而我們很容易把一時的不能,在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功能結構“定型”之前的不能解讀成自己就是沒有、不可能有這方面的能力。
于是產(chǎn)生挫敗感,產(chǎn)生道理都懂,就是做不到的感悟。
讓人或者就走向懊惱自責的方向而不再有心力總結改進,或者就此認定自己就是這樣了。
一旦對自己產(chǎn)生這樣的認識,再要相信道理或付諸行動就會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。有時候作為咨詢師聽到來訪說“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”都會感到很無力。
事實上“做到”包含很多內(nèi)容和過程,需要在具體行動中反復操練,不能指望只通過理論概念層面的學習,就能馬上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變現(xiàn)。
從“知道”到“做到”,不光要付諸行動,而且需要反復練習。
從一開始就以這樣的認識基礎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,投入足夠的“預算”,以減免行動過程中產(chǎn)生挫敗
另因創(chuàng)作需要,個別圖片引用自網(wǎng)絡,若有侵權,版權個人或單位不想本網(wǎng)發(fā)布,可聯(lián)系作者或本站,我們將立即將其撤除
掃碼關注壹點靈官方微信公眾號
新注冊用戶回復【優(yōu)惠卷】可獲得50元傾訴優(yōu)惠卷1張
另外還有精華版測評資料、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領取
專業(yè)的心理服務
平臺承諾 免費退改
放心的隱私保障
全方位的隱私保障制度 放心咨詢
服務時間:早8:00-凌晨2:00
掃碼關注
壹點靈公眾號
關注公眾號
下載APP咨詢
熱線
APP
消息
公眾號